论我国古代射箭与礼文化

发布时间:2012-06-12 12:44:09发布人:猎英浏览次数:0

【试论我国古代射箭与礼文化】
弓箭的使用,曾经是古代社会生活中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,这在全世界任何国家和地区都是一样的,中国自不例外。
弓箭是冷兵器时代最具威力的武器,也是游牧民族最重要的生产工具。弓箭的制作、装备、保存和发射技艺的训练、传承,不仅是直接关系到民族、国家兴衰存亡的大事,也往往是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。此外,射箭活动又孳衍出教育、体育、游艺、交流等多种社会功能,不断地扩大其文化涵盖面。总之,射箭悠远的历史和它不断演变增益的技术体系,以及从中延伸出来的一系列文化活动,如仪礼、装饰、佩服、馈赠、竞技、考试,还有大量相关的著述、诗文、图画、工艺、歌舞等等,构成了一个领域宽广而内涵缤纷多彩的文化现象。对之,国外早就有人将它称之为“弓箭文化”,将它看成是一门传统的技艺和学问。随着历史变迁和时代的长足发展,弓箭作为武器和生产工具的作用早已黯然消失,但它丰富的文化内涵却一直受到人们的珍爱,甚至被一些民族或一些人顽强的保存下来,世代相传,形成传统,不断吸引全世界的学者和爱好者深入其间,流连忘返。射箭的体育价值今天依旧存在,并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发展着。
考古学证明,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拥有弓箭的国家之一,著名的山西朔县峙峪遗址发现的石箭镞,证明中国在旧石器时代的晚期就已经在使用弓箭。
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的国家,射箭是不同民族之间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,也是重要的交往手段。因此,中国射箭具有各民族各具特色而又不断融会贯通为一个整体的特点。
总之,射箭在古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,特别是它的军事功能和教育功能,注定了它必然会成为一项备受重视并世代传承的技艺,并且会逐步发展成为一门有师承有系统的学问。中国古代,有关射箭的学问通常被称之为“射学”、“射艺”或“射法”等,其中以“射学”最为恰当,用得也最多。  
射箭之所以成为“学”,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它拥有许多著述,或者说它逐步形成了一个理论与技术相辅相成的文献系统。
但总体上说,我国古代射书的数量并不算很大,在浩如烟海的古典文献宝库中,它只占小小的一角之地。特别是汉以后,射书越来越不被文献目录学家们所注意,大多数不被著录;晚近以来更是尘封架上,自生自灭,境遇凄楚。但,只要我们深入其中仔细考察一番,就会发现这其实是一个非常有特色有价值的古籍群落,里面蕴藏着大量的历史信息和文化资源,有许多鲜为人知的学问,称得上幽谷藏秀,自成佳境。我国拥有数量如此众多的射学文献,在世界射箭史上绝对独一无二,这是一份珍贵的民族遗产,我们应当珍惜并引为自豪。
射是国之大事,是关乎国家民族盛衰存亡的大事,所以从来都受到国家重视,优秀的射手则普遍受到社会崇拜。这在先秦典籍中有非常充分的反映,纪昌学箭的故事,养由基“百步穿楊”的故事等等,都是当时人人所熟悉的。秦、汉以来,劲弓强弩是中华武备之长技,是中原王朝抗拒周边少数民族——特别是北方和西北少数民族的重要手段。
至于礼射方面的著作,主要是对“三礼”射仪内容的注释和演绎,明、清文人乐此不疲,各有解说,所作甚多。但大都附见于某种解经著作中,独立成书的并不算多。这部分射书虽与直接用之于战争的“贯革之射”不可以相提并论,但它在延续着古老的儒家文化传统,无论从教育史和民族体育史的角度看,都有很值得探研的价值,其中含载着的悠远深长的人文精神,直到今天仍有继承发扬的意义,对促进所谓“人文奧运”极具现实意义。所以,这部分书同样是整个中国射学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,同样应当受到重视。今天,当我们举目看到日本、韩国倍受本国人民敬重和喜爱的“弓道”运动时,面对日、韩的“弓道”正在走向世界的现实时,我们不能不为我们早已不见了踪影的礼射感到惋惜,感到一种强烈的历史失落感。



 

友情链接